每天都有一堆目標價報告出來,實際應用上到底有沒有用?
一下外資、一下投信、一下哪一位分析師又喊多少錢!
每次看到都期待或是失望?你更需要看完這篇!
目標價真相,揭秘每串數字遊戲的真正意義。
目標價由哪裡產出?
通常就是由 證券分析師、機構投資者、獨立研究機構、財經媒體和評論人 給予
又可以再細部劃分為「buy side」和「sell side」兩種
對比「Buy Side」和「Sell Side」的主要特點:
特徵 | Buy Side | Sell Side |
主要觀眾 | 機構投資者(如共同基金、退休基金) | 廣泛大眾(包括小型投資者) |
目的 | 幫助機構做出投資決策 | 影響市場看法,促進交易 |
報告性質 | 深入分析,尋找長期價值 | 提供股票推薦和市場趨勢分析 |
公開程度 | 通常不對外公開 | 廣泛發布,易於獲得 |
潛在影響 | 為內部投資決策提供指導 | 可能影響公眾投資決策和市場趨勢 |
盈利模式 | 通過投資績效獲得回報 | 通過交易佣金和相關服務獲利 |
四種報告來源與「Buy Side」和「Sell Side」的關聯:
來源類型 | 所屬類別 | 說明 |
證券分析師 | Sell Side | 在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工作,提供研究報告和股票推薦給公眾和客戶。 |
機構投資者 | Buy Side | 如投資信托、养老基金,使用自己或客戶的資金進行投資,可能有自己的內部研究團隊。 |
獨立研究機構 | 中立(非Buy/Sell Side) | 提供獨立的市場研究和分析,服務於市場的多方參與者。 |
財經媒體和評論人 | 非Buy/Sell Side | 提供信息和觀點給公眾,對投資者的決策有影響,但不直接參與交易。 |
以創意(3443)為例
– 2023/10/30被評價遜於大盤,隔天雖下跌,但也近乎起漲點。
– 創意的營收依然亮眼,顯示公司本質仍然穩固。
簡單來說,目標價可以喊超級高,但通常太過抽象的數字,例如隱含報酬還有+50%這種,其實先看看就好,主要還是要看”報告內容”,先問問看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題 : 萬人響應有沒有人到場?
喊了之後有沒有法人(投信、外資、自營商)跟著買進?
實際上到底有沒有人買 ? 還是只是說說?
總不能你一人響應,無人到場啊!
第二題 : 股價漲過沒?跌過沒?
如果股價在目標價出來的時候,都上漲過50%,期望值也會隨之下降。
例如前幾年的台積電1000元報告,你說不會實現嗎? 過很多年後大機率會實現,
但股價不會一直漲,更不會一直跌,永遠是浮動的。
任何已經上漲過大漲幅的,都該保有”是否已經實現的心態?"去面對
第三題 : 一份報告最重要的是目標價?
絕對不是! 其他東西叔叔直接給你一張細分表格!
報告內容 | 描述 |
目標公司深度剖析 | 全方位剖析目標公司的商業模式、市場定位、核心競爭力、管理層能力及近期營運成果。 |
公司動態分析 | 解析公司所處行業的動態,包括發展趨勢、市場規模、競爭環境以及重要經濟和技術因素的影響。 |
財務狀況及估值評估 | 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態,涵蓋盈利情況、財務穩定性、營運效率,並使用財務比率和估值技術判斷股票的價值範圍。 |
投資風險評估 | 辨識並評估對企業和股價可能造成影響的關鍵風險因素,如經濟波動性、政治政策變化、行業競爭狀況等。 |
投資行動建議及概覽 | 基於分析提供明確的投資行動指南(如購買、持有或出售股票),並簡要說明建議的根據。 |
投資策略闡述 | 詳細闡述提出投資建議的依據,包括預期收益、風險控制策略等。 |
綜合結論 | 如有需要,對報告進行總結,突出分析的關鍵發現及投資建議。 |
如果只從結論(目標價)你反而會錯過一堆重要的訊息!
結論
- 情緒波動:外資調整目標價可能引起投資者的過度情緒反應,無論是樂觀過頭或過度悲觀,這都可能導致非理性的投資決策。
- 市場反應不一:歷史數據顯示,外資調高或調低目標價並不總是準確的市場轉折點指示。有時這種調整恰恰發生在股價的短期高點或低點,導致誤判。
- 過度依賴單一指標:單純依賴外資的目標價調整來做投資決策可能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分析面,如公司基本面、行業趨勢、市場環境等,這可能導致片面的投資視角。